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因素

C0f3d30c8 2024-03-29 51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国家关于社区养老的政策?
  2. 1949到2023养老方式发展?

国家关于社区养老的政策?

一)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二)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减按 90% 计入收入总额。

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免征契税。

  (四)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不动产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五)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49到2023养老方式发展

养老方式从1949年到2023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结论如下:明确结论:养老方式从1949年到2023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解释原因:在1949年之前,中国没有建立起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和社区自行解决养老问题。

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980年代初,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始,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同时,政府还鼓励城乡居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等服务机构


到了21世纪,中国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的完善,试图构建包括养老金医疗健康等一系列服务于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然而,由于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质量和保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内容延伸:为了进一步解决养老问题,中国***多次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的政策,包括大力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老年人生活、健康教育,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等。


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老年人能够在晚年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幸福生活。

国内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并主要发展“9073”的模式: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护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7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3.5万张,仅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老人比例1:4计算,至少需要养老护理员200余万名。然而,我国目前养老护理员仅有32.2万名,缺口达到近170万。

趋势是逐步从个体自负向社会化方向演变的。
这是因为在过去,人们的养老方式主要是靠个体积累个人的收入和积蓄,这种方式强调个体风险承担和责任,存在着风险较大、收益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进步,社会化养老方式不断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公共养老体系和政策,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修订养老保险法等,这些都为人民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未来,养老方式的发展将更加偏重社会化,***将成为养老保障的主体,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养老方式,如退休社区、养老院等,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区养老政策的影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1713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