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年医疗保障支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年医疗保障支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央对75岁以上老人有什么政策?
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中央有如下关怀性的政策。
一,公共交通乘车卡(如夕阳卡)或景区门票优惠(很多地方的景区对75岁以上的老人免门票)。
二,老年人高龄补贴。例如上海从2017年开始分档次给老年人发老龄津贴(65_69岁每月75元,70_79岁,每月150元,80_89岁每月180元,90_99元每月350元,100岁以上每月600元)。
四,居家养老服务。建议老人及家属子女要对中央及当地政府的老人政策有所了解,既能享受中央和***的关怀,又能使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安度晚年。
只要年龄60岁以上无论任何户口性质,只要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由国家财政发放每人每月75元城镇居民养老金。
高龄津贴,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至2009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到1800多万,并正在以每年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
为了解决这部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问题,中国民政部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2011年7月4日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宣布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全面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惠及800万高龄老人。
高龄津贴,是针对高龄老人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问题,对保障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高龄津贴按照“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创新高龄老人***制度模式,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立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补缺型老年***向适度普惠型社会***发展,使广大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断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国家对老人的优待政策,基本确定标准为:年满60、70和年满80周岁及以上。
各省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优待政策有一些差异:1是养老金标准,年满70岁以上每年增加老人优待部分;2公共交通标准,年满70岁可以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部分城市发放补贴);3游览旅游景点,年满70岁绝大部分可以免票游览;4在享受社会服务中,可以优先进入不需排队,等等。
高龄补贴。
例如江苏南京,只要年满65岁,同时领取的是居民养老金,就可以在每月养老金的基础上加一笔钱。具体补贴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70岁、70-75岁、75-80岁、80岁及以上。每月的附加金额是5元、10元、20元和30元。例如,如果一位72岁的老人每月领取500元的居民养老金,按照补贴标准,他每月可以领取510元。
第一,高龄老人养老金的倾斜增加。
第二,公共交通系统的免费乘坐等政策优惠。
第三,部分地区实施老年综合津贴。
第五,独生子女倾斜增加。
总体来说,国家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倾斜照顾政策还是蛮多的,但相对而言各个地区、各类人员的差异也比较大。希望国家这样的关爱老年人政策越来越多。
农村残疾老人还用不用交医疗保险?为什么?
谢邀!农村残疾老人还用不用交医疗保险?为什么?这个问题小焦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残疾和是否缴纳医疗保险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不排除个别地方有这样的政策。下面我按照一般情况进行回答!题中所说的医保应该是农村的新农合。一般情况来讲,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普通人,都是可以参加新农合的,当然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可能会更有利。
可能有的人会关注贫困户、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可不可以不用缴纳新农合或者新农保的费用。但是小焦告诉你,一般来说不会有这样的政策,但是个别地方会针对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实施暂时性免交合疗的政策。这里所说的农村残疾老人我们默认为办理了残疾证的这部分人(官方只认这个东西),他们凭借残疾证可以领取一些残疾[_a***_]金(残疾证分等级,并不是每个等级都会有补助),这算是国家给的优待政策了,所以一般不会有给残疾人免除合疗的政策。
那又有人说了,我有残疾证但是我不能领取国家补贴,那是不是可以给我免除合疗费?这个一般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残疾证但不能领取补助金是属于虽然残疾但是还有劳动能力的情况,还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且,有的人虽然残疾,但是家庭经济情况还是可以的,不存在交不起合疗费的情况,所以也不会免除合疗。
所以,问主所提的农村残疾人还用不用交医疗保险?回答是肯定要交的,除非你们当地有给残疾人免除合疗费用的政策(这个一定要去当地进行核实,不要听信网上的一面之词)。以上我只是以个人观点分析了不给残疾人免除合疗费的部分原因,不喜勿喷!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年医疗保障支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年医疗保障支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2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