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州养老机构减负工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州养老机构减负工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州公积金从八个点降到五个点,怎么个意思?
对于打工族来说,降低公积金缴存比例意味着每月公司在公积金方面支出会明显下降,而个人的公积金收入也会减少。以降之前8%算,如果降到最低5%,其实下降幅度还是很大的。举个例子,***如你的缴存基数是5000元,降之前你每月进账800元,降之后每月就成了500元,比之前少了300元,降低了近四成。如果你正在用公积金还贷的话,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加重你的还贷压力,因为你需要拿出其他的钱来补上这个300元空缺。
对于企业,降低公积金缴存比例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但是感觉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这个钱其实并不是企业成本的大头,企业里有好多的花费都超过了这个。而且在苏州的许多企业都是按这里的最低工资作为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这样算下来不但一年节省不了很多钱,反而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发展。
对房地产业来说,公积金的比例降低也会减少一部分人购买欲望,但是很有限。因为现在苏州的房价处在一个较高位,一套房子下来最少也得二三百万。虽然公积金利率比较低,但由于***额度低,两个人最多都不到100万,往往要和商业***搭配起来用才可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公积金的作用。
总之,公积金对普通的打工者还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企业在确定调整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个人遇到此事,也要学会理性处理,改变策略,尽量把影响减到最小。
***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尤其是苏州这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苏州为应对此次疫情,出台了各种措施为企业减负,其中力度最大的是企业社保直接减免,其次是公积金缓缴及降比。
问题中提到的苏州公积金从8%降至5%,这是苏州针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实施的公积金阶段性降比政策,该政策具体实施是有一定要求的。
首先,必须是生产经营困难企业。
疫情导致绝大部分企业2、3月份停工停产,基本只要涉及停工停产的,都属于生产困难企业。除非在此期间,各项纳税数据都是正常的,这种企业可能无法通过审批。
其次,降比是阶段性政策。
因疫情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申请公积金阶段性降比的期限是申请生效当月至6月底。4月份才出的政策,只能申请至6月,也就是最多降比3个月,3个月过后恢复缴存比例。不过,相关部门也说了,届时不排除有新政策出台,可以持续降比。
最后,企业执行时顾虑多。
部分员工用公积金做房贷摊还,降比后无形中,增加了员工房贷压力。因此在公积金降比执行过程中,企业是需要与员工提前沟通协商的。最终钱没省多少,负面影响倒不小,着实有些鸡肋。实操过程中,企业选择公积金降比会综合多方面因素。
总之,公积金阶段性降比政策对员工本身影响非常有限,如果您公司执行了相关政策,您要注意的是保证房贷账户资金余额充足,以免造成逾期还款,影响征信。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障缴存职工合理需求,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相关文件,就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住房公积金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
●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 ●
因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阶段性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
● 降低缴存比例缴存的,最低不得低于各5%
● 缓缴的,缓缴最长期限为6个月,期满后恢复缴存并补缴
● 企业可***用“不见面”方式,将所需材料通过传真、EMS等方式送至缴存所在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审核。
从国家降低增值税税率,我就想到了过去送货郎的一个故事,那时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易货贸易,送货郎根据你的旧货,会从麦芽糖块上敲下一点等值的麦芽糖给你,国家***取这种方式管理国家国库的方式(减税,现在又减公积金),太过原始,不太能提振经济动力,反而会造成企业对红利的惰性和等靠要的的不正常心里,这样做最后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有没有考虑过,如果降低缴存会出现多少房贷断供的例子。另外降低公积金缴存也意味着还贷的人需要自己补绞差额,那么老百姓每月的可支配收入更少,如何扩大消费,***经济呢?
G20之后杭州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桐庐、建德和淳安三县市会改设区融入大杭州吗?
这是我做的浙江地图(自己改版的)杭州主城区一分为四(之江 钱塘 武林 拱宸)滨江重回萧山后,萧山一分为二(萧山 江东)下沙回归余杭后,余杭一分为二(余杭 临平)富阳分离出原新登县并入原临安县,原於潜县和昌化县何为一体,桐庐行政面积不变。 绍兴的越城和柯桥整合后拆分为三个区(山阴 会稽 越城)。淳安(分淳安县和遂安县)和建德(分梅城区和建德区)外加金华的兰溪成立一个新严州市。丽水的缙云县划给金华市。余姚的三分之二划给绍兴(回娘家了)另外三分之一成立一个慈城区(属于宁波),地级市舟山降级为县级市,划入宁波。瓯北脱离永嘉成为温州市辖区。纯属个人想法,不喜勿喷,不同意见方案 可表明指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养老机构减负工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州养老机构减负工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3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