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区养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社区养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螺蛳壳里摆道场是褒义还是贬义?
螺蛳壳里摆道场是贬义。
这个成语源自佛教,原意是在狭小的空间里做大规模的***。但经过漫长的语言演变,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难以施展或者做出一些有实质性的事情。它蕴含了某种无奈和局限性的意味。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试图举办一个大型派对,这可能会显得非常局促,难以施展。这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形象比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空间限制,派对可能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可能给人一种尴尬或难受的感觉。
上海哪个小区加装了共享电梯?
徐汇区宛南六村43个楼栋实现加梯全覆盖,其中近三成由一二楼居民发起。
宛南六村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老年人占到小区人口四成以上,没有电梯让他们“上下为难”。这几年推进加梯过程中,宛南六村逐步摸索出一套方法:一台台新电梯就是“样板间”,左邻右舍经过时看看,意愿和氛围就有了;更重要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加梯工作始终,“听我说”转变为“让居民说”,通过居民区事务联席会议机制集中协商,让加梯工作在阳光中进行,支持度自然越来越高,最终实现全覆盖。
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17号有6层、18号楼有7层,共住着38户业主居民。因楼型特殊,两幢楼此前一直无法实现加梯。最近,北站街道克服困难,引导业主居民创新地为两幢楼加装了一部“共享”电梯。
17号楼与18号楼呈L字形坐落,楼宇间距狭窄、小区公共过道狭长。想要加梯,只有在两幢楼连接的转角处,且空间只够装一部电梯。此前,市区职能部门、电梯施工方来现场看过,但对两幢楼的情况直摇头。“给17号楼装了,18号楼没法装;给18号楼装了,17号楼就没法装。”南星社区居委会主任周晓俊说。
去年,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定点联系居民区,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走访、座谈,了解群众心声,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加梯是该小区业主居民最大的心声。17号楼与18号楼加梯事项再提,街道着手调研、论证实施方案。
几经推敲尝试,街道、居委会和电梯公司为两幢楼定制了一个加梯方案:两个门栋38户业主居民共同使用一部电梯,17号楼平层入户,18号楼错层入户。这样,既避免了狭小空间电梯碰撞,又解决了居民上下楼问题,且每户分摊费用降低了一半。
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得到业主居民的认同和支持。小区房屋情况复杂,既有产权使用房,也有出租使用房和商铺。居民区党总支发动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先了解、先讨论、先表态,带领党员志愿者、楼组长深入群众做工作。党员志愿者们及时细致将这个方案与居民们进行沟通,很快得到了业主居民的一致同意。
在期盼中,17号、18号楼的加梯工程开工。由于小区较小,楼间距又窄,施工方“螺蛳壳里做道场”,还碰到了需要拆除一间房屋为施工腾出空间的难题。居民区党总支及时协调,17号1楼商铺同意施工方拆除部分仓库“借地”作业,给电梯施工腾出了宝贵的空间。
历时一年多,大统路159弄加装电梯终于竣工。业主居民们带着喜悦,用上了崭新的电梯,期盼了几十年的“轻轻松松上下楼”愿望成真了。居民张阿姨拉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慧的手说:“电梯装好后,我们感觉像搬进了新小区。我准备把老房子装修一下,好好享受幸福晚年!”居住在18号7楼的蔡阿姨,出了电梯要走半层楼梯,但还是对加梯赞不绝口,非常爱惜。在她的带领下,17、18号楼几位热心业主居民成立了“电梯自治小组”,一起维护“共享”电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区养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区养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4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