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C0f3d30c8 2024-07-27 1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国养老机构数有多少家?
  2. 什么是机构养老?
  3. 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应该怎样理解?
  4. 医养融合包括养老地产结合,至今无成熟的赢利模式,你怎么看?
  5. 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如何表示?

我国养老机构数有多少家?

资料来源:摘自民政部《2015 年民政工作报告》(2015 年 12 月) 

基本数据:

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全国 1179 家养老机构实行了公建民营。在 151家养老机构以及 137 家居家社区养老单位开展信息惠民试点。

  二、全国养老床位数预计达到 680 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预计达到 30.8 张。

什么是机构养老?

属于全托式养老,通俗讲就是老人入住养老院生活,接受集中且差异化的养老服务,在机构中老人的衣食住行得到照料,并依据自身的身体自理程度选择不同等级护理服务。 现如今,多数人的养老理念还相对传统,认为只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彻底失能,或无法独自生活才会住进养老机构,所以现在机构养老人群的年龄多在75岁以上,以半自理、失能失智、失独、丧偶等刚需老人为主。 随着养老观念的不断更新,机构养老的对应人群年龄层也会逐渐降低,这类老人多半是不愿意麻烦子女,有一定经济基础,害怕孤独,希望体现个人价值,不抵触群居生活的老人。 阅读量0编辑

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机构养老是指以专业性的养老机构为主要场所,将有需要老年人集中在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模式。机构养老是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

养老服务机构是一项“高投入、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加上传统观念影响,许多老人不愿前往养老院养老,导致空床率高,加剧资金短缺。目前,降本增效成为养老机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到国家、企业、个人等依法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中接受免费的或有偿的专业性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年人口结构决定养老机构的需求,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5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0.85%;未来20-30年将进入老龄化加速期,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了,机构养老模式将在养老行业占据重要位置。

2001-2016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及比重(单位:亿人,%)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传统敬老院、新型老年公寓和护理养老型医院

养老院

这类的养老机构主要是针对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并且费用自理。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是属于自负盈亏的服务机构,绝大部分是民办民营。也有公办民营和公办公助的养老院。而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侧存在很大的区别。

公办:公办养老院有政府资金补贴,属于社会***机构,收费一般比较便。但是由于我国的急速老龄化和我国养老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矛盾,有很多体系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公办养老院出现“一床难求”的现状。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现有的养老院中公办性质机构所占比小,唱主角的是仍是民营养老院;其二是养老院布局不够合理,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是集中在城市人口集中的区域,人口少的区域和农村这些地方的养老机构则寥寥无几,造成各区养老机构入住人数冷热不均;其三是公办养老院建设慢,如广州市2014年出台的相关文件共规划53处养老服务机构选址。除2013年动工在建地块7处之外,(2014-2016年)用地19处中只批了10处,而远期(2017-2020年)***用地为27处,最终能否落实还是未知数。

民办:一般民办的养老院在政策扶持和***的获取都不及公办的养老院,从而造成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会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_a***_]比较好的部分老人,而这部分老人的子女现在一般会通过网上的一些服务平台去寻找到合适自己父母的养老院,很多人就会通过“颐福来”这样专业的服务的平台去了解养老院的价格、特色、床位数量等基本信息寻找养老院。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通过360°全景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养老院的环境,使得找养老院就像找酒店一样简单快捷。

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应该怎样理解?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这个问题该怎么理解?那么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当中,首次提出我们的这个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在2035年左右耗尽,那么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恐慌的结果。

为什么呢?因为2035年那么,作为现在的80后90后群体来讲,实际上还都没有退休,那么这部分人群还没有退休,难道说养老金就耗光了,那对于80后或者90后来说还有参保社保的一个必要吗?所以说形成了一定的恐慌。

暗示,这个精算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数据和事实也是有根据的,我觉得,出现这个报告的原则和目的应该指的就是我们社保制度的一个改革,因为照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么这样的结果我相信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这个精算报告最大的一个目的可能就是让我们的这个养老保险的现行制度做一个深入的改革,这样的话才能够长期稳定的,继续维持养老金的正常发展。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 …2050当中,有些数据确实是比较令人担心,但是这毕竟是一些初步估算的数据,他并没有事实的根据,只是根据现在现行养老金的制度来大致推算了一下,到了2035年左右,养老金的结余可能会变成零这样的一个概念。

所以说我们可以把这个报告当成是一种参考,但绝对不是,今后发放养老金待遇的一个主要依据。只有按照参考,才会促使我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那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才会更加长久稳定的领取我们的养老金待遇。至少从今年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养老保险这一块已经做了一个重大的改革,那么就是社保综合费率的降低。

社保综合费率的降低就意味着,从征收的这个社保的总额都会有所减少。那么这也是改革社保的第一信号。以往我个人认为还是会更加深度的去改革这个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因为这个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如果按照现行的制度继续执行下去,那么确实是在2035年左右会耗尽我们的养老金结余,那么很显然大家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说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趋势,它只是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信号。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对于这个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有人说“精算报告最大的一个目的可能就是让我们的这个养老保险的现行制度做一个深入的改革”,支持这种态度。

但是,如何“改革”?

有的人可是将目前的“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更加的个人缴费,例如“视同缴费”,继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基本养老金,然而,还要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如何的“多缴”呢?

所以,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将“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为“劳动型”基本养老保险才能可持续发展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金的运作可以说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个人的缴费+收益+国家补贴等,用来支付退休后的退休金;第二种是当前工作的人的缴费等直接用于当前退休人员退休金,以此类推。第一种养老金运作模式的前提是基本没有通货膨胀,而第二种模式的前提是劳动力人口相对平均。而我国的现状无论从历史还是将来都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去积极客观的去处理问题。我不赞成大规模地用属于全体国民的国有资产来为养老金问题买单!!!

要想保证养老保险的充足和稳定,必须按工龄发放养老金。因为功能最高的也就45年正常,最低的也是30多年,所以所以工资差额不大。这样又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因为养老储备节省了资金,平均一年工龄¥100元发放最多的,也就是4600,可现在公务员有的开10,000以上到15,000对比一下,为养老储备资金结余了多少?所以按工人发放养老金又合理用公平公正。

医养融合包括养老地产结合,至今无成熟的赢利模式,你怎么看?

医养结合是养老地产未来方向养老地产医养结合面临4大困境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为24860万,占比17.8%,而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占比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并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5亿,养老产业需求市场将达到5万亿元。大批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机构看好养老产业,纷纷大规模进入养老地产。

老年人年迈体弱,需要日常的医护和方便的就医环境,而目前不少养老地产只能提供吃饱穿暖的最基本服务。这些机构的护理人员缺乏医护的知识和技术,满足不了患有慢性病或者失能老人的养护需求。这可以说是目前不少养老机构的短板。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医养结合”有望成为养老地产发展新方向。在“医养结合”发展模式中,“医”是指医疗药物、康复保健、健康顾问、身体检测、疾病诊治、护理服务以及临终关怀医疗服务;“养”包括养老、居住、生活照料、精神心理和文娱活动等。

目前医养结合的进展相对比较缓慢,这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1、多头监管使医疗与养老难匹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主管,医疗机构由卫健部主管,医养结合机构准入和监管是由两部门同时负责,监管边界不清晰造成实操困难;2、养老机构自设医疗配套入医保困难。以目前医保支出水平,短期内划归医保较为困难。3、人才缺失且专业度差。目前总需求量近100万人,但所有养老机构职工加起来才30万人,缺口巨大;根据卫健委数据,中国执业医师中仅6%为全科医生,远低于西方国家;4、薄利经营。医养结合需要前期大量资金投入和长久运营管理,才能收获薄利。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医养结合属于重资产驱动模式,所以前期投入的成本较大,加之这一模式在中国属于探索,运营经验和人才都欠缺,社会大众的传统居家养老观念也较深,导致入住率增长缓慢,进而引发短期内没有盈利

但是,这不妨碍这一模式的长期向好和广阔市场空间。

1、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总人口的近20%,且这一趋势正加速演进。尤其是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就决定了大量的老人需要养老和医疗。

2、目前我国的公立养老机构床位不足且无法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加之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中产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于个性化、高端化的医养结合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是医养结合养老社区长期向好的基础和动力。

3、虽然这一模式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已经是具有成熟的案例,盈利前景可期。我们看到,国家在最近两年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通过用地、税收、人才等各方面支持医养结合社区的发展。泰康保险、恒大地产、太平保险、太平洋保险、君康人寿等地产和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咨询和入住的客户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短期的亏损不改长期乐观的趋势。

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如何表示?

目前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已到80%左右。企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过去5年保持年均10.8%的增速《报告》首次披露了企业养老金替代率情况。一些参保者计算本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会发现低于66%、甚至低于60%。为此,人社部和财政部近日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老机构双报告机制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479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