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横岗社区养老服务收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横岗社区养老服务收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多少人在一线城市上班,在环一线周边买房,例如深圳上班,惠州买房?
大家好。我是深圳上班。惠州生活。
我之前龙华工作,为了住大亚湾。搬到坑梓这边上班。刚开始不是很适应。时间长了就适应了。收入虽然少一点点,但是人是舒服了很多,但是也会消息闭塞一点。
反正就是人活着是生活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想清楚就可以好决定了。有人愿意租房深圳过一辈子。有人愿意大亚湾买房过你。可能他们收入差不多。选择不同。还是看个人。
现在太多了,特别是北上深,房价不是一般人奋斗几年就可以轻松付的起首付的,所以说很多人就会退而求其次,在周边城市买房了…比如说深圳工作就会选择惠州或者东莞买房,其实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房子在周边城市,然后你指望每天上班两个城市往返跑是不现实的,还不如原因工作地买个小户型比如一房一厅,然后再积累点积蓄后面换大一点的房子,这样比在周边城市买房周末节***日住强多了…
对于题主所提的问题本人有切身体会,本人在深圳市南山区上班,并于2018年年末在惠阳站的惠州南高铁站附近入手了一套两居室。在买房之前的一两个月,几乎每个周末都跟着中介到处看楼盘,所以有些体会。
在惠州买房的深圳客很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惠阳、大亚湾区域,本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三:临深、价低、不限购。
临深,是区位因素。惠阳、大亚湾是和深圳市的坪山区、龙岗区、大鹏新区交界,交通十分便利,高速、快速路、城际高铁等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在中长期规划中,深圳地铁将延伸至惠阳,与惠州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相连接。同城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在深圳上班,住在惠阳、大亚湾在地理和交通上已经不是问题了。
价低,是价位因素。深圳高房价众所周知,而与深圳交界的惠阳、大亚湾确是价格洼地。本人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关注惠阳、大亚湾的房价到正式购入当地房价基本维持在1.2万-1.4万/平米,相比于深圳来说确是很低了。对于在深圳买不起房工作族,到临深的惠阳、大亚湾确是一个选择。对于具有投资性质的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限购,是政策因素。现在房地产市场政策趋严,许多城市已经出台了限购限售等政策。而整个惠州市目前仍未出台相关限购政策,同样临深的东莞已经限购,所以不限购也为惠阳、大亚湾引流了非本地户籍刚需。
环一线城市买房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无奈之举。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已环线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甚至不断超同城化发展,打破跨地域工作,居住也将越来越便利。
我是去年六月收房,在大亚湾住了半年,因为退休没事做,几个月每天地走十几公里,顺着龙海一二三路走到深圳坪山的坪山大道、坑梓大道、兰竹东路等等,再加上老家亲戚、朋友让我陪他们买房,跑了很多楼盘,对大亚湾的情况比较熟,一些中介对一些楼盘可能还没有我清楚。
购买大亚湾房子的人确实以深圳人为主,最近几年,有的年份达到80%,有的年份达到60%。我没事经常数大亚湾各小区楼下深圳车与惠州车的数量,这两个地方的车大致是1:1左右,有时深圳车多点,有时惠州车多一点;我也经常与几个小区的人交谈,看看这些住户到底是哪里人?经过了解,有70%左右是孩子在深圳,父母是外地人在惠州买房养老(有的老人跟孩子同住)。15%左右是自己在深圳上班,在惠州买房,然后租给别人,收点房租,等过几年看看自己能不能住过来。5%是自己住,每天自己开车或跟高铁或乘网约大巴车(单趟18元或20 元)到深圳上班,我们小区三个保安,有两个人儿子或女儿或媳妇每天到深圳上班。还有10%是当地人买房自住。
在大亚湾,从龙海二路坪山河大桥到中兴北路与中兴五路交叉口的10公里的路段里(龙海二路与中兴北路是同一条路),分布着不少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小区:
卓越集团开发的:
卓越东部蔚蓝海岸,只有靠近坪山河大桥的几栋楼正等着开盘,其他已卖完了。
恒泰集团在珠江东岸对面正在做基础,据说8、9月才能开盘。
碧桂园开发的有:
碧桂园龙熹山、碧桂园翡翠山、碧桂园太东公园上城(包括海德公园);
恒大开发的:悦龙台;
龙光开发的:
惠州房产自住还可以(前提:上班地点离大亚湾半小时之内),但没太大的投资价值:
以强大的罗湖 福田尚且带不动东部20公里之外的盐田大鹏,那羸弱的坪山 龙岗怎么带得动遥远的惠州?本人表示严重怀疑。
惠州本地产业发展 人口聚集各方面都很弱(比东莞还要弱很多),加上当地土地供应充足,二手房成千上万套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因此惠州惠阳和大亚湾房价没有充足的上涨动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横岗社区养老服务收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横岗社区养老服务收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4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