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仁孝居家养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仁孝居家养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高宗李治有两个嫡兄长,为什么不是嫡长子的他被立为了太子?
因为李治自幼聪慧,为人宽厚仁慈,与兄弟相处和睦。
唐太宗曾问李治:“你认为《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对答道:“儿臣认为孝道最为重要,幼年时要侍奉父母,长大后要侍奉君王,晚年要做到修身养性。在朝要为国尽忠,居家也要不忘劝谏君主,纠其过错。”
唐太宗听后大喜,说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恃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又有贞观十年(636年)六月,晋王李治时年九岁,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其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安慰,从此就特别的宠爱,不久就便任命李治为右武候大将军。
但这并不足以让唐太宗李世民改立他为太子,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
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为储位而展开较量。为保险起见,太子李承乾决定先动手,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打算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但是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
此后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也许诺唐太宗将“杀子传弟”,将来将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
李泰一边答应太宗一边又想唬住李治,就用汉王李元昌的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不料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加上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之所以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思量之下李世民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于是,太宗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为诸子争位之事欲拔剑自刎。众臣看的明白,出面阻拦并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唐高宗李治有两个嫡亲兄长,一个是前太子李承乾,另一个是魏王李泰,他们哥三都是长孙皇后所生。按照古代继承制度,他们三人都有机会成为皇帝。最后却被李治捡了便宜,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说说李承乾吧,李世民登基后李承乾就被立为了皇太子,从小李世民还是非常喜欢李承乾的。但李承乾***摔伤了脚,落下残疾,走路有点瘸,虽然还是太子,但是李世民还是有些不喜,古代君王是讲究仪表的,之后李承乾也有些自暴自弃,对自己的老师们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易怒,动辄打骂宫人,后来又宠信伶人,玩起了兔相公,更为太宗所不喜。另外李世民对魏王泰非常喜爱,即便到了去封地年龄,也允许魏王长居长安,恩赏一度超越太子。故而李承乾心里极度不平衡,再加上魏王泰的挑衅,在侯君集等人的挑唆下毅然发动***,最终失败被废,丧失了争夺帝位的资格。
魏王泰聪明好学,文***斐然,李泰建立弘文馆,招揽人才,主持编撰《括地志》,深得太宗喜爱,而李泰也燃起了争夺太子的野心,一面讨太宗皇帝的开心,一面跟太子明争暗斗。太子谋反失败后,李泰非常开心,结果开心过了头,一天李世民对李泰说,我死之后你要善待稚奴,李泰知道这是父皇要立自己为太子了,心里一高兴就对太宗说,将来我会杀子传弟。意思是我把儿子杀了,将帝位传给弟弟李治。太宗当时很感动,之后把这段话告诉了褚遂良,褚遂良当即说道,虎毒还不食子呢。太宗才反应过来,这样魏王也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
只剩下李治了,李治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是跟着李世民长大的,再加上长孙无忌的支持,很是顺利的就当上了太子,最终坐上了皇位。
用两句话形容李治做太子的过程,那一定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与“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世民有三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这三人中,李治是小弟弟,也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大哥李承乾是这样认为的,二哥李泰是这样认为的,父皇李世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大哥李承乾为太子,却不受李世民喜爱,二哥李泰为魏王,李世民却对其宠爱有加。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令李泰产生了小心思。
我不就是比李承乾晚出生那么一小会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太子?所以,李承乾与李泰的太子之争就产生了。
李世民的宠爱李泰,不仅仅使李泰产生了小心思,还使很多大小官员也产生了小心思,一些政治投机者纷纷投入李泰麾下,李泰对之也来者不拒。
这可吓坏了李世民,赶忙出来澄清,自己没有废太子之心,李承乾永远是太子,李泰永远是魏王,都不要有小心思。但是,夺嫡的火车已经在轨道上高速行驶,根本刹不住车。李世民的澄清反而使夺嫡之争,越演越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的态度摇摆不定,一会安抚太子,一会又宠爱魏王的。
要知道,李世民就是次子,最后靠发动***,夺得皇位的,而长子李建成则成了李世民的剑下亡魂。所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即便李泰不敢发动***,砍杀自己,李世民不宠爱自己,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也不行啊。所以,李泰使用了一个昏招,想要同李世民一样,发动***,夺得皇位,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失败,太子之位被废。
太子李承乾被搬倒,最开心的一定是李泰,李泰认为,李承乾倒了,太子之位定然就是自己的了。不光李泰这样认为,就连李世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李泰向太子之位发起进攻。李泰如此着急,自然惹得李世民不高兴,而更不高兴的却另有其人,他们就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手握重权的功臣集团。因为,在李承乾、李泰的太子之争中,这些人都是力保李承乾的,倘若那一日,李泰成为了皇帝,这些人轻则回家养老,重则性命不保。
所以,这些人纷纷***李泰做太子,而力保李治为太子,李治此时方被推上政治的舞台。此时的太子之争,由李承乾与李泰,转变为了李泰与李治。
唐高宗李治有两个嫡兄长,为什么他就被立为了太子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他两个兄长的鹬蚌相争,他才得以渔翁得利。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李承乾,老二李泰,本来排行第三的他确实是不可能做上皇位的,但是架不住他的两个哥哥作啊。
老大李承乾本来早早就被册立为太子,而且深得太宗喜爱,但长大之后的他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又是私养娈童,又是喜好奢靡什么的,渐渐就不得太宗喜欢了。
再加上他弟弟日渐得到父皇宠爱,给他造成莫大的压力,心态失衡的他在贞观十七年行了一个昏招,就是密谋造反,企图逼太宗退位,结果当然是不可能成功,但他也就此被废了。
一个承乾倒下去了,那个原本就很讨太宗喜欢的李泰当然要站出来。因为大哥被废,觉得自己很有机会的李泰在这个时候也行了两个昏招,他一方面对太宗说"他如果能继承太子之位的话,会将自己的儿子杀了,让弟弟李治继位。"一开始太宗听了这句话很感动,但经过别人的提醒杀子传弟的荒谬性之后回过味后,却会觉得他很居心叵测。
另一方面却又跑到李治面前威胁道"你以前可是跟废太子承乾走的很近的,以后要小心点"什么的,这件事被捅破之后太宗又发现了他这个原本很宠爱的儿子竟是这么的阴谋算机,如此一来李泰自然也就没有机会了。
做为一代雄主,李世民自己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上位的,却又不希望他的儿子去权谋经营皇位,更希望能保全他所有儿子的性命,如此一来那个看起来仁孝的李治就是个不错的人选了。
再来就是长孙无忌的力挺。在李承乾李泰的事了之后,太宗一度曾经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被长孙以太子无过不可轻废的理由给顶回去了。正是因为有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的保驾护航才使得李治可以安居太子之位直到最后顺利继位。
这里面固然有李治是长孙无忌亲外甥的原因,但实际上也有李治庸懦,看起来好控制,方便长孙无忌在日后掌权的因素,长孙在李世民死后曾经一度权倾朝野就是证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仁孝居家养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仁孝居家养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70657.html